说明书

普拉固 普伐他汀钠片 20mg*5片说明书

目录(点击下面对应项,可直接预览信息)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性状
适应症/主治功能
规格型号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 忌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普伐他汀钠片 商品名称: 普拉固 普伐他汀钠片 20mg*5片 拼音全码: PuLaGu PuFaTaTingNaPian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份普伐他汀钠。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主治功能】 适用于饮食限制仍不能控制的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ⅡaⅡb型)。
【规格型号】 20mg*5片
【用法用量】 成人开始剂量为10mg~20mg,一日1次,临睡前服用,一日最高剂量40mg。
【不良反应】 总病例11,224例中,329例(2.93%,本项包括不能计算发生率的副作用)出现副作用(包括临床检验值异常),主要有皮疹(0.11%)、腹泻(0.08%)、胃部不适感(0.07%)等。 1. 重大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详) 1) 横纹肌溶解症:出现肌肉痛、乏力感、CPK上升、血中及尿中肌红蛋白上升为特征的横纹肌溶解症,随之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肾损害,若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停药。 2) 肝功能障碍:可能出现伴有黄疸、显著AST及ALT上升等肝功能障碍,故应注意观察,此种情况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处理。 3) 血小板减少: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故应注意观察,并采取适当的处理准备。(有伴有紫癜和皮下出血症状的血小板减少报告)。 4) 肌病:有出现肌病的报告。 5) 周围神经障碍:有出现周围神经障碍的报告。 6) 过敏症状:有出现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等过敏症状的报告。 2. 其他不良反应
【禁 忌】 1.对本品过敏者 2.活动性肝炎或肝功能试验持续升高者。 3.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禁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在服用考来烯胺前一小时或后四小时给予本品或在服用考来替泊和标准膳食前一小时给予本品,其生物利用度和治疗作用在临床上都没有明显的下降,若同时服用上述二药中任一个品种,则本品生物利用度下降40%~50%。 2.与安替比林联合应用时,并不影响细胞色素P450系统对安替比林的清除,由于本品无诱导肝脏药物代谢酶作用,所以不会与其它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奎尼丁)产生明显的相互作用。 3.与华法令合用,本品稳态时的生物利用度参数不改变,本品不改变华法令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较长期服用该二药,对华法令的抗凝作用不产生任何改变。 4.与阿司匹林、制酸剂(在服用本品前一小时给予)、西咪替丁、吉非贝齐、烟酸或丙丁酚相互作用的研究中,本品的生物利用度未见显著差异,服用制酸剂及西咪替丁后可改变本品的血药浓度,但并不影响疗效。 5.与利尿剂、抗高血压药、洋地黄、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阻滞剂或硝酸甘油等药物合用未见明显的相互作用。(详见说明书)
【注意事项】 1.对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差。 2.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SGPT和SGOT增高等于或超过正常上限三倍且为持续性的,应停止治疗。 3.有肝脏疾病史或饮酒史的病人应慎用本品。 4.使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降血脂药偶可引起CPK升高,如升高值为正常上限的10倍应停止使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肌痛﹑触痛﹑无力,特别是伴有不适和发热者,应立即报告医生。 5.其它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降血脂药与环胞霉素,纤维酸衍生物,烟酸等同时服用,可增加肌炎和肌病的发生率,但本品与上述药物同时使用,临床试验表明并不增加肌炎和肌病的发生率。(详见说明书)
【儿童用药】 虽国外已有在8-18岁儿童和青少年中评价本品每天 剂量在40mg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但尚未建立在中国18岁以下人 群中的资料。因此,目前对18岁以下患者暂不推荐使用。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应考虑高龄引起肾功能降低的可能,应定期检查肾功能,观察患者症状,慎重给药。
【药物过量】 迄今在关于普伐他汀过量的报告中,未见明显临床症状与相关的临床实验室异常。如果发生过量服用,应该进行系统治疗,按要求建立支持性监测方法。
【药理毒理】 1. 药理作用: (1)本品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催化胆固醇生物合成初期阶段HMG-CoA转化为甲羟戊酸的限速酶,本品可逆性地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2)本品通过二方面发挥其降脂作用。第一为可逆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使细胞内胆固醇的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导致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的增加,从而加强了由受体介导的LDL-C的分解代谢和血液中LDL-C的清除。第二,通过抑制LDL-C前体-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在肝脏中的合成从而抑制LDL-C的生成。 (3)研究表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 B)的升高可促使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同样,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其转运复合物载脂蛋白A(Apo A)的水平,也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心血管患病率与死亡率随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随HDL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虽然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时常与低HDL水平伴随出现,但不能作为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单纯升高HDL或降低甘油三酯对冠状动脉疾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或病死率有何影响目前尚无定论,在健康志愿者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用本品治疗后可降低总胆固醇、LDL与载脂蛋白B,并降低VLDL和甘油三酯,升高HDL及Apo A,对其他诸如Lp(a),纤维蛋白原等冠心病独立患病因素的影响效果尚不明确。临床研究表明,对伴有不同程度胆固醇升高的患者,本品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普伐他汀呈亲水性,这一特性与其药效和安全性的关系不明。 2.毒理研究: (1)普伐他汀25mg/kg/日可引起狗中枢的血管性损伤,表现为血管周围出血和水肿,血管周间隙内单核细胞的浸润。按AUC计算,相当人体80mg/日的59倍。同类药物也会产生相似的中枢的血管性损伤。另一个结构类似的同类药物可引起正常狗的视神经退行性病变(Wallcrian视网膜膝状纤维变性)。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最低剂量为60mg/kg/日,根据其酶抑制活性计算,相当于人最大推荐剂量的30倍。该药物180mg/kg/日14周可引起狗前庭耳蜗Wallcrian样变性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染色质溶解,按平均血浆浓度计算引起该反应的剂量为60mg/kg/日。 (2)大鼠长期每日口服普伐他汀10,30和100mg/kg,最大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出现肝细胞癌的大鼠用药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转换是人推荐最高剂量80mg的12倍;根据AUC转换,是人体推荐最高剂量的4倍。小鼠口服普伐他汀100, 250和500mg/kg/日,250mg和500mg组雌性和雄性大鼠的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01)。250mg和500mg组雌性动物的肺腺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3),100mg/kg组未见药物引起的肿瘤发生。按AUC计算,小鼠口服100mg/kg,250mg/kg和500mg/kg分别相当于人每天80mg的剂量的2,15和23倍。 (3)体外实验,包括鼠伤寒沙门菌或大肠埃希菌的突变菌株的微生物回复致突变试验,小鼠淋巴细胞L5178Y TK+/-前向基因突变试验,仓鼠染色体畸变试验,酿酒酵母基因转化试验,无论加或不加大鼠肝代谢活化物,均未发现普伐他汀有致突变性,此外,在小鼠显性致死试验或小鼠微核试验亦未发现致突变性。 (4)大鼠口服普伐他汀每天剂量高达500mg/kg未发现在生育力和繁殖能力方面的不良反应。然而,在其他有关HMG-CoA还原酶抑制药的研究中发现在不同剂量水平,雄性大鼠生育力降低,以生精上皮的坏死和消失为特点的输精管退变,和狗呈药物相关的睾丸萎缩、降低精子生成、引起精母细胞退变、巨大细胞的形成。这些结果的临床意义不明。
其他普伐他汀钠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