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复至 丙戊酸钠缓释片(I) 0.5g*30片说明书
目录(点击下面对应项,可直接预览信息)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性状
适应症/主治功能
规格型号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 忌
药物相互作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丙戊酸钠缓释片(I)
商品名称: 喜复至 丙戊酸钠缓释片(I) 0.5g*30片
拼音全码: XiFuZhi BingWuSuanNaHuanShiPian(I) 0.5g*30Pian
【主要成分】
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333mg丙戊酸钠及145mg丙戊酸(相当于500mg丙戊酸钠)。
【性状】
为白色、长圆形、两面双凸膜衣片。
【适应症/主治功能】
用于治疗全身性及部分性癫痫,以及特殊类型的综合症。全身性癫痫适用于: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强直阵挛发作、失张力发作及混合型发作。部分性癫痫适用于:简单部分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部分继发全身性发作。躁狂症:用于治疗与双相情感障碍相关的躁狂发作。
【规格型号】
0.5g*30片(喜复至)
【用法用量】
口服。 1.抗癫痫: 1)成人:按体重一日20-30mg/kg。 2)儿童:按体重一日30mg/kg。 2.抗躁狂:成人:初始500mg/日,份2次服用,早晚各一次。一周至1500mg/日。维持剂量在1000mg-2000mg/日。
【不良反应】
胃肠道系统: ·一些病人可出现胃肠系统异常(恶心、胃痛和腹泻),常常发生于治疗开始阶段。这些异常通常在继续服药几天后消失。 ·罕见有胰腺炎、有时为致死性病例报道。(见【注意事项】中内容) 肝胆系统: ·曾有与剂量无关的严重(有时致命)肝脏功能损伤的少见病例报道。(见【注意事项】中内容) 先天性与家族性/遗传性异常: ·致畸风险(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中内容)。 中枢神经系统: ·报告出现孤立的可逆性帕金森氏症。 ·极罕见有隐秘的和进行性发作的意识模糊病例,病情可发展至完全痴呆,且可在停止治疗后数周至数月后逆转。 ·意识模糊:报道丙戊酸钠治疗中有些病人出现木僵或嗜睡,有时导致一过性昏迷(脑病)。上述症状孤立或与治疗中惊厥发生率增加有关,终止丙戊酸盐治疗或降低剂量后会减轻。当联合治疗(特别是与苯巴比妥合用)或丙戊酸盐剂量突然增加后,上述症状的报道较多。(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禁 忌】
对丙戊酸盐、双丙戊酸盐、丙戊酰胺或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急性肝炎患者; 慢性肝炎患者; 有严重肝炎病史或家族史者,特别是与用药相关的肝卟啉症患者; 患有尿素循环障碍疾病的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在服用本品的同时服用诱导发作的药物、或减低发作阈值的药物时应仔细考量,根据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可确定不使用或禁用。这类药品主要包括大多数抗抑郁药(丙咪嗪、SSRI)、安定药(酚噻嗪和苯丁酮类药物〉、美尔奎宁(见后面章节〉、丁环螺酮、曲马多等。
禁止的联合应用:
与美尔奎宁合用:癫痫患者联合服用时,由于美尔奎宁可能导致丙戊酸代谢增加及自身的诱导发作的作用可使其存在癫痫发作的风险。
与圣约翰草合用:具有血药浓度减低和抗惊厥疗效减低的风险。
需注意的联合应用:
与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联合应用:具有出现丙戊酸血药浓度减低导致的痉挛性反应的风险。在接受抗感染药物治疗期间应进行临床监测、血药浓度测定并及时调整抗惊厥药物的剂量,停药后仍需进行监测。
卡马西平:可使卡马西平的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增加,导致药物过量的反应出现。同时,由于卡马西平对肝代谢的诱导作用,可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降低。因而建议进行临床药物监测,对两抗惊厥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测定并调整其剂量。
拉莫三嗪:产生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增加(Lyell氏综合征)。丙戊酸可通过抑制拉莫三嗪的肝脏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增加。如果必须联合服用,则在临床应密切监测。
非尔氨酯:可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增加,产生药物过量的风险。在使用非尔氨酯进行治疗期间应进行临床和生化指标的监测,并调整丙戊酸盐的剂量。在停药后仍应采取上述观察措施。
苯巴比妥、扑米酮:由于丙戊酸对肝脏代谢的抑制作用,可导致苯巴比妥或扑米酮的血药浓度增加,出现药物过量的现象,在儿童中多发。同时,由于苯巴比妥或扑米酮对肝脏代谢的诱导作用可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降低。在联合治疗的头15天内应进行临床监测,任何镇静的症状出现时应迅速减低苯巴比妥或扑米酮的剂量。尤其应对两抗惊厥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能够监测。
苯妥英(并可外延至磷酰苯妥英):可导致苯妥英血药浓度的改变。同时,由于苯妥英对肝脏代谢的诱导作用可使丙戊酸的血药浓度存在减低的风险。应进行临床监测和血药浓度测定,并适当调整两抗惊厥药物的剂量。
托吡酯:存在出现高氨血症或脑病的风险,通常由于在服用托吡酯的同时服用丙戊酸盐导致。在治疗初期应增加临床监测和实验室监测,并注意该反应的征兆。(详见内包装说明书)
其他丙戊酸钠缓释片(I)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