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书

优普洛 罗替高汀贴片 4.5mg/10cm2 (释药量2mg/24h)*7贴说明书

目录(点击下面对应项,可直接预览信息)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适应症/主治功能
规格型号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 忌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罗替高汀贴片 商品名称: 优普洛 罗替高汀贴片 4.5mg/10cm2 (释药量2mg/24h)*7贴 拼音全码: YouPuLuo LuoTiGaoTingTiePian 4.5mg/10cm2 (ShiYaoLiang2mg/24h)*7Tie
【主要成分】 罗替高汀。
【适应症/主治功能】 本品适用于早期特发性帕金森病症状及体征的单药治疗。(不与左旋多巴联用),或与左旋多巴联合用于病程中的各个阶段,直至疾病晚期左旋多巴的疗效减退、不稳定或出现波动时(剂末现象或“开关”现象)。
【规格型号】 4.5mg/10cm2 (释药量2mg/24h)*7贴
【用法用量】 1.用法:本品一日一次,每日应在同一时间使用。将本品在皮肤上保留24小时,然后在皮肤的另一部位更换一张新的贴片。如果患者忘记在每日的用药时间更换贴片或者贴片脱落,应在当天剩余时间内应用一张新的贴片。2.用量:推荐剂量以释药量表示。(1)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给药剂量;起始剂量为2mg/24h,然后每周增加2mg/24h直至有效剂量,最大剂量可至8mg/24h。一些患者的有效剂量为4mg/24h。大多数患者的有效剂量为6mg/24h或8mg/24h,此剂量可在3或4周内达到。最大剂量为8mg/24h。(2)伴有波动现象的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给药剂量:起始剂量为4mg/24h,然后每周增加2mg/24h直至有效剂量,最大剂量可至16mg/24h。一些患者的有效剂量为4mg/24h或6mg/24h。大多数患者的有效剂量为:8mg/24h,此剂量可在3至7周内达到。最大剂量可至16mg/24h。若给药剂量高于8mg/24h,可应用多贴贴片以达到最终剂量,例如,可联合应用6mg/24h和4mg/24h贴片,达到剂量10mg/24h。(详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 1.安全性概述:根据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的汇总分析,1307名接受优普洛(罗替高汀贴片)治疗的患者和607名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中,分别有72.5%和58.0%的患者报告了至少1例不良反应。治疗开始时可能发生多巴胺能不良反应,如:恶心和呕吐。继续治疗时,这些反应通常为轻度或中度,且呈一过性。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超过10%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给药部位反应、嗜睡、头晕和头痛的不良反应。研究中,按照药品说明书所述轮换给药部位。830名使用优普洛(罗替高汀贴片)的患者中,35.7%的患者出现给药部位反应,大多数呈轻度或中度,且仅限于给药部位。仅4.3%的接受本品治疗的受试者因此终止治疗。2.不良反应列表:下表列出了所有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开展的上述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按系统器官分类,分别列于相应发生频率项下(预计发生反应的患者人数):非常常见(≥1/10);常见(≥1/100至<1/10);不常见(≥1/1000至<1/100);罕见(≥1/10000至<1/1000);非常罕见(<1/10000);未知(无法根据现有数据估算)。在每个频率组中,不良反应按严重程度降序列出。(详见说明书)。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禁 忌】 对本品有效成份或任一辅料过敏者禁用。接受磁共振成像或心脏复律者禁用(参见[注意事项])。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药物相互作用】 罗替高汀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拮抗剂,例如:精神安定药(如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硫杂蒽类)或甲氧氯普胺可能会降低优普洛(罗替高汀贴片)疗效,应避免联合用药。对于正在使用镇静剂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例如:苯二氮卓类、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饮酒的患者,联合使用罗替高汀可能发生叠加效应,建议谨慎使用。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与罗替高汀联合用药,对罗替高汀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且罗替高汀对左旋多巴和卡比多巴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多潘立酮与罗替高汀联合用药,对罗替高汀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在健康志愿者中,奥美拉唑(CYP2C19抑制剂)以日剂量40mg与罗替高汀联合用药,对罗替高汀的药代动力学和代谢无影响。与其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一样,本品可能加重左旋多巴的多巴胺能不良反应,并可能引发和/或加重已知运动障碍。与罗替高汀(3mg/24h)联合用药,不影响口服避孕药(炔雌醇0.03mg,左炔诺孕酮0.15mg)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与其他类型的激素类避孕药的相互作用尚未深入研究。
【注意事项】 如果帕金森病患者接受罗替高汀治疗后的效果不佳,换用另一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能会获得额外益处(参见[临床试验])。1.磁共振成像和心脏复律:本品的背衬层含铝。患者在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或心脏复律时需移除贴片,以免皮肤灼伤。2.直立性低血压:已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会削弱血压的系统性调控,导致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在罗替高汀治疗中已观察到此类现象,但其发生率与安慰剂治疗组相似。由于直立性低血压的总体风险与多巴胺能治疗有关,建议监测血压,特别是在治疗开始时。3.晕厥:在罗替高汀的临床试验中,已观察到晕厥事件,但其发生率与安慰剂治疗组相似。因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已被排除在该项临床试验外,建议对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询问其晕厥及先兆症状。4.睡眠突发和嗜睡:罗替高汀可引起嗜睡和睡眠突发。已报告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睡眠突发,有时不伴有任何预警信号。处方医师须连续评估患者的困倦或瞌睡情况,因为只有直接询问患者才会承认困倦或瞌睡。应谨慎考虑是否需减量或停药。5.冲动控制障碍:应定期监测患者是否发生冲动控制障碍。应告知患者及护理人员,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包括罗替高汀)治疗会引起冲动控制障碍的行为症状,包括病理性赌博、性欲增加、性欲亢进、强迫性消费或购物、暴食症和强迫性进食。如出现此类症状,应考虑降低剂量/逐渐终止治疗。6.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突然中断多巴胺能治疗可引发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症状。因此,建议逐渐降低治疗剂量(参见(用法用量])。7.异常思维与行为:已报告异常思维与行为,且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偏执、妄想、幻觉、意识错乱、精神病样行为、定向障碍、攻击行为、激动和谵妄。8.纤维化并发症:在某些接受麦角碱类多巴胺能治疗的患者中,有腹膜后纤维化、肺浸润、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心包炎和心脏瓣膜病变的病例报告。停药后,这些并发症可能缓解,但难以完全康复。这些不良反应虽被认为与化合物中的麦角灵结构相关,但非麦角碱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否也会引起这些并发症仍属未知。9.精神安定药:接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的患者,不得用精神安定药进行止吐治疗。(参见「药物相互作用])。10.眼科检查:建议定期或发生视力异常时进行眼科检查。11.热源使用:外部热源(过度光照、电热毯及其他热源,例如;桑拿浴、热水浴)不得作用于贴片粘贴部位。12.给药部位反应:给药部位可能出现皮肤反应,通常为轻度或中度。建议每日轮换给药部位(例如:从右侧到左侧,从上身到下身)。避免14天内在同一部位重复应用。如果给药部位反应持续数天或持久存在,或程度加重、皮肤反应扩散至给药部位以外,应评估患者个体的风险/获益比。如果患者使用本品出现皮疹或刺激,应避免阳光直射,直至皮肤痊愈,因为阳光照射可能导致肤色改变。如果观察到与本品使用相关的全身性皮肤反应(例如:过敏性皮疹,包括红斑疹、斑疹、丘疹或瘙痒),应停止使用本品。13.外周水肿: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开展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在长达36个月的观察期内,6个月的外周水肿发生率约为4%。14.亚硫酸盐过敏:本品含有焦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是一种亚硫酸盐,可引发一些易感人群发生过敏反应,包括过敏症状和危及生命或不太严重的哮喘发作。15.多巴胺能不良反应:与左旋多巴联用的帕金森病患者,一些多巴胺能不良反应(例如:幻觉、运动障碍和外周水肿)的发生率升高。在处方罗替高汀时,应考虑该情况。16.对驾驶和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罗替高汀可能对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产生较大影响。对于正在接受罗替高汀治疗且出现困倦和/或睡眠突发的患者,务必告知其在此类反复发作和困倦症状消退(另参见(药物相互作用])之前,不得驾驶或参与一些由于警觉性降低可能造成其本人或他人面临严重损害或死亡风险的活动(例如:操作机械)。17.处置的特别注意事项:优普洛(罗替高汀贴片)在使用后仍含有活性成份。移除后,用过的贴片应对折,粘贴面向内,使基质不外露,置于原包装袋内,然后丢弃到儿童不可触及处。任何使用过或未使用过的贴片应按照当地要求进行处置或退回药房。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老年患者用药】 在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中,约50%的罗替高汀治疗患者年龄在65岁及以上,约1%的患者年龄在75岁及以上。这些患者与年轻患者相比,安全性和有效性总体。上都没有差异,报告的其他临床经验中也未发现老年患者和年轻患者之间的差异,但是不能排除一些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使用相同剂量的罗替高汀时,65一80岁患者的血浆罗替高汀水平与年轻患者相比总体上没有差异。
【药物过量】 1.症状:最可能出现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效学特征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低血压、不自主运动、幻觉、意识错乱、惊厥和其他中枢多巴胺能刺激体征。2.处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过量,尚无已知的解救药物。如疑似药物过量,应立即移除贴片。移除贴片后,活性物质吸收停止,罗替高汀的血药浓度迅速下降。需对患者密切监测,包括心率、心律和血压。药物过量的治疗可能需采用全身性支持措施,以维持生命体征。透析可能无效,因为透析并不能清除罗替高汀。如需停用罗替高汀,应逐渐停药,避免发生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罗替高汀是一一种非麦角碱多巴胺激动剂。罗替高汀治疗帕金森病的确切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认为与激活大脑尾状壳核的多巴胺受体有关。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优普洛(罗替高汀贴片)Ames试验、小鼠体内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淋巴瘤细胞tk基因突变试验结果为阳性。生殖毒性:雌性大鼠于交配前、交配期直至妊娠第7天皮下注射罗替高汀(1.5、5、15mg/kg/天),所有剂量组均未见胚胎着床,最低剂量为人最大推荐剂量(MRHD)8mg/24h的2倍(根据mg/m2计算)。雄性大鼠于交配前70天直至交配期间给药,未见对生育力的影响,但最高剂量时附睾精子活力降低,无反应剂量(5mg/kg/天)为MRHD的6倍(根据mg/m2计算)。雌性大鼠皮下注射罗替高汀,交配前2周至交配前4天剂量分别为10、30、90mg/kg/天,交配前3天至妊娠第7天所有试验组均给药6mg/kg/天(根据mg/m2计算约为MRHD的4倍),可见着床率明显降低(低剂量)或完全无着床(中剂量和高剂量)。罗替高汀对啮齿类动物着床的影响被认为与其降低催乳素水平相关。在人体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而非催乳素对着床起关键作用。妊娠小鼠在器官形成期(妊娠第6~15天)皮下注射罗替高汀(10、30、90mg/kg/天),高、中剂量导致骨骼骨化延迟发生率升高和胎仔体重降低,高剂量导致胚胎-胎仔死亡率升高,无反应剂量为MRHD的约6倍(根据mg/m2计算),妊娠大鼠在器官形成期(妊娠第6~17天)皮下注射罗替高汀(0.5、1.5、5mg/kg/天)所有剂量均导致胚胎-胎仔死亡率升高,最低剂量低于MRHD(根据mg/m2计算),对大鼠的这种影响被认为与罗替高汀降低催乳素水平有关。妊娠兔在器官形成期(妊娠第7~19天)皮下注射罗替高汀(5、10、30mg/kg/天),高、中剂量导致胚胎-胎仔死亡率升高,无反应剂量为MRHD的12倍(根据mg/m2计算)大鼠在妊娠和哺乳期(妊娠第6天直至产后第21天)皮下注射罗替高汀(0.1、0.3、1mg/kg/天),最高剂量组的子代出现哺乳期的生长发育损害和长期神经行为异常;这些子代交配,对下一代的生长和存活也产生不良影响;无反应剂量(0.3mg/kg/天)低于MRHD(根据mg/m2计算)。致癌性:罗替高汀在小鼠和大鼠中开展了2年致癌性试验,小鼠给药剂量为3、10、30mg/kg,大鼠给药剂量为0.3、1、3mg/kg,均为每48小时皮下注射给药一一次。在小鼠中,剂量达MRHD的9倍时未见肿瘤发生率升高。在大鼠中,所有剂量均导致睾丸间质细胞瘤和子宫肿瘤(腺癌、鳞状细胞癌)发生率升高。引发大鼠产生这些肿瘤的内分泌机制被认为与人类无关。因此,当暴露量达MRHD所产生血浆暴露量(AUC)的4~6倍时,未见引发相关肿瘤。其他:在一项白化大鼠6个月毒理学试验中,罗替高汀最高剂量[血浆暴露量(AUC)至少为MRHD的15倍]组可见视网膜变性。在白化大鼠(白化大鼠血浆AUC达到MRHD的4~6倍)或白化小鼠2年致癌性试验中,或猴1年试验中,未见视网膜变性。该影响对人类的潜在意义尚未确定,但因可能涉及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的机制破坏(即视网膜脱落),故不可忽略。
其他罗替高汀贴片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