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恬苹 米格列醇片 50mg*30片说明书
目录(点击下面对应项,可直接预览信息)
药品名称
主要成分
性状
适应症/主治功能
规格型号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 忌
药物相互作用
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米格列醇片
商品名称: 奥恬苹 米格列醇片 50mg*30片
拼音全码: AoTianPing MiGeLieChunPian 50mg*30Pian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米格列醇。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片。
【适应症/主治功能】
米格列醇单独使用可以作为配合饮食控制的辅助手段,以改善单纯饮食控制不佳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IDDM)的血糖控制。
【规格型号】
50mg*30片
【用法用量】
米格列醇的剂量必须参照其疗效与病人耐受量具体而定,但不可超过最大推荐量(100mg(2片),每日3次)。治疗开始阶段及剂量增加时,以餐后1小时血糖作为米格列醇疗效指标来确定患者的最小有效量,其后,约3个月左右检测一次糖基化血红蛋白。
请详见说明书。
【不良反应】
肠道反应:胃肠道症状是米格列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泻泄,胃胀气。其中腹痛和腹泄的发生率会随着持续给药而有所减轻。
皮肤反应:使用米格列醇时皮疹发病率为4.3%,通常是暂时性的。
异常实验室指标:使用米格列醇的患者血清铁含量降低,但是大多数病人都是暂时性的且未伴见血色素降低和其它血液学指标的异常。
【禁 忌】
以下患者禁用: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炎性肠病,结肠溃疡,不全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倾向的患者;
慢性肠道疾病伴有明显胃肠功能紊乱,或伴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出现肠胀气情况的患者;
对该药物或其成份过敏者
【药物相互作用】
几项研究发现米格列醇与格列本脲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6名健康受试者在经过6天米格列醇用药后(先经过100mg,每日3次,连续2天,然后50mg,每日3次,连续4天)给予单一剂量的格列本脲5mg,格列本脲的血药峰值浓度Cmax和24小时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降低17%和25%。研究还发现对于服用格列本脲3.5mg/日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给予100mg米格列醇/安慰剂,每日3次,连续7天,米格列醇联用组中格列本脲的AUC均值降低18%,但与安慰剂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一项美国临床试验提供了米格列醇与格列本脲联用具有潜在相互作用的进一步信息。此项试验中,给予患者米格列醇/安慰剂,这些病人在此前后都在进行10mg格列本脲,2次/日的治疗。在6个月及1年的随访中发现,联用米格列醇(100mg,每日3次)的患者其格列本脲的Cmax均值比单用格列本脲患者分别降低16%和8%。然而,以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虽然米格列醇与格列本脲联用具有降低AUC和Cmax趋势,但以上三项研究都无法证实二者具有肯定的相互作用。
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了米格列醇(100mg,每日3次,连续7天)对二甲双胍(1000mg单剂量)药代动力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米格列醇联用组二甲双胍的AUC和Cmax比安慰剂组降低了12%-13%,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在一项健康受试者的研究中还发现,当米格列醇(50mg或100mg,每日3次)与地高辛联用时,分别使地高辛血浆浓度下降19%和28%。然而在服用地高辛的糖尿病患者中,其血浆浓度不会因联用米格列醇(100mg,每日3次,连续14天)而改变。
其它在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试验证实了米格列醇可使雷尼替丁和普萘洛尔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下降60%和40%。而对华法林和硝苯地平的药动学或药效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肠吸附剂(如炭粒)和消化酶制剂包括碳水化合物分解酶(如淀粉醇,胰液素)都可降低米格列醇的作用,因此不宜联用。
在12名健康男性受试者中发现,制酸剂并不影响米格列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注意事项】
一般事项:
低血糖症:由于米格列醇本身的作用机理使得单独用药时不会引起餐后或快速低血糖症,而磺酰脲类药物可引起低血糖症。由于米格列醇可以增强磺酰脲降血糖的效力,因此二者合用会进一步加重血糖的降低,但这一点还未得到临床实验的证实。由于口服葡萄糖,其吸收不受米格列醇抑制,故治疗轻中度低血糖症通常采用口服葡萄糖而非蔗糖。米格列醇可抑制蔗糖水解为葡萄糖或果糖,因此蔗糖不宜作为快速纠正低血糖症的药物来使用。严重的低血糖症需要静脉滴注葡萄糖或注射胰高血糖素来纠正。
血糖控制不佳:当糖尿病患者处于发热、外伤、感染或手术等应激状态时,会产生暂时性的血糖控制不佳,此刻必须暂时应用胰岛素治疗。
肾损害:在肾损害患者中,米格列醇血清浓度随着肾损害程度增加和肾功能的降低成比例的上升。尚未进行针对伴有严重肾功能低下的糖尿病患者(血肌酐〉2.0mg/dl)的长期临床试验。因此,对于这些病人不推荐使用米格列醇。
患者知情情况:
应向患者提供下列信息:
米格列醇应在每顿正餐开始时服用,每日3次,口服。同时进行饮食控制,适当锻炼以及定期血糖/尿糖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米格列醇本身不引起低血糖症,即使在空腹时服用也一样。然而,磺酰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则可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低血糖症。由于米格列醇与磺酰脲或胰岛素联用时将加重血糖的降低。因此可能会加大这些药物导致低血糖症的风险性。低血糖症风险及其症状、治疗以及发展趋势都应为医生和患者家属所了解。由于米格列醇能抑制食用糖分解,故而D-葡萄糖应常备以便及时治疗因米格列醇与磺酰脲或胰岛素联用而导致的低血糖。
米格列醇如果产生副作用,通常是在治疗开始几周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轻中度的剂量依赖性的胃肠功能紊乱,如胃胀、稀便、腹泻或腹部不适。但以上症状出现的频率及强度常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减轻。停药可立即缓解上述症状。
医生告知:
在开始治疗2型糖尿病时,应强调饮食也是治疗的主要形式。肥胖病人必须限制热量和降低体重。单独的适当饮食治疗可能对控制血糖和高血糖症状有效。有规律的物理活动也同样重要,同时应注意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发生,必要时采取改善措施。医生和患者必须将米格列醇或其他治疗糖尿病药物视为饮食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代替饮食治疗或作为一种避免节制饮食的简单易方法。此外,单独饮食治疗时血糖控制不佳可能是暂时的,仅需要短期使用米格列醇或其他治疗糖尿病药物。继续或停止米格列醇或其他治疗糖尿病药物使用,应该以通过常规的临床和实验室评价的临床诊断为基础。
实验室检查:
米格列醇的治疗效应可由定期血糖检测来监控。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测定被作为长期控制高血糖症状的监控指标。
【老年患者用药】
在美国进行的临床研究的病例总数中,确定安全性的病例中大于65岁者占24%,大于75岁者占3%,其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差别在青年人与老年人之间并不显著。
一项试验研究了米格列醇在老年男性与青年男性中药代动力学的改变(每组n=8),研究发现在剂量为100mg,每日3次,连续3天时,二组无显著性差异。
【药物过量】
与磺酰脲类药物及胰岛素不同,过量使用米格列醇不会导致低血糖症。但可能会引起暂时性的胃胀气,腹泻和腹部不适,由于米格列醇尚未发现其它肠道外症状,预计过量的米格列醇可能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系统反应。
【药理毒理】
米格列醇属去氧化野尻霉素衍生物,它可延迟摄入的糖份的消化吸收,从而导致餐后血糖浓度只有轻微升高,因此能降低血糖。米格列醇片可降低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基化血红蛋白代表既往一段时间的平均血糖浓度,它反映了全身的非酶蛋白糖基化作用。
作用机制:
与磺脲类药不同,米格列醇不刺激胰岛素分泌。米格列醇的抗高血糖作用机制为可逆性抑制肠粘膜上的a-葡萄糖苷酶。小肠刷状缘的a-葡萄糖苷酶将低聚糖和二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其它单糖类。对糖尿病患者,通过抑制此酶的作用延迟了糖的吸收,降低了餐后高血糖。
因为米格列醇作用机制不同于磺脲类,故二者合用时,可增强降低血糖的作用。此外,它可减轻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和增加体重的作用。米格列醇对乳糖分解酵素有较小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所推荐的剂量下,不会导致乳糖不耐受。
毒理研究:
米格列醇500mg/kg饲养小鼠21个月(以AUC计相当于成人暴露量的5倍多),对大鼠则给以相当于人体最大暴露量的米格列醇饲养2年。以上二项试验中都未发现口服米格列醇具有致癌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米格列醇在埃姆斯(Ames)和真核正向回复突变试验(CHO/HGPRT)中均无致突变作用,且在小鼠微核试验中无任何断裂作用,显性致死试验中也无遗传性变化。
给予Wistar大鼠米格列醇300mg/kg(按体表面积计约为成人最大暴露剂量的8倍),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大鼠均无生殖能力异常表现。此外,其后代的存活、生长、发育及受精能力均未受影响。
致畸作用:米格列醇对孕妇的安全性评价尚未进行。已完成了小鼠50,150和450mg/kg(按体表面积计,分别相当于成人最大推荐剂量的1.5,4和12倍)三个剂量的长毒试验;对兔进行了10,45和200mg/kg(分别相当于成人剂量的0.5,3和10倍)三个剂量的试验。以上试验均显示出米格列醇无致畸作用。当对兔和大鼠使用米格列醇的剂量为成人剂量的4和3倍时,动物受精能力及胚胎未见受损。但在以上试验中,当使用最大剂量即450mg/kg之于大鼠和200mg/kg之于兔时则对母体和(或)幼仔有毒性作用。胚胎毒性在大鼠试验中通过轻微而非明显的幼仔体重减轻表现出来。而在兔试验中则表现为幼仔体重减轻,骨化延迟以及存活率降低。在对大鼠的围产期试验中,NOAEL(未出现毒理反应剂量)为100mg/kg(相当于成人量的4倍)。但在妊娠大鼠长毒试验中,300mg/kg用量时则出现死胎率升高现象,而在450mg/kg用量时却未见该现象。大鼠长毒及围产期试验中,幼仔在存活、出生、发育、行为及生殖方面未表现出不利反应。然而还没有进行充分的人体妊娠试验。由于动物生殖试验结果并不能完全预测人体反应,因此只有在确实需要时方可使用该药。